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法鼓大學公益論壇第二場-慈悲領導、智慧服務

法鼓大學籌備處於5月23日上午在文化大學大新樓舉辦法鼓公益論壇第二場論壇-公益領導與培育,超過百位的各界夥伴師生到場參與。

元智大學遠東管理講座許士軍教授指出公民社會要靠社區自治,需要有擔當與成效的非營利組織,不能一昧地想要依靠政府。現在許多人期望新政府能帶領台灣拼經濟;然而,我們不但需要「拼經濟」,也更需要「拼社會」,使社區成為社會的主角。許教授並指出在高度組織化的社會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管理過度而領導不足。「領導」的意涵是促使事情發生的力量與實踐,而不是害怕承擔責任的照章辦事;卓越的領導者要能夠啟動變革、建立團隊並形塑願景、發揚使命、促進信任、引導實踐轉化為具體之成果。誠如古倫神父說「領導就是喚醒生命」,非營利組織所肩負的領導使命就是改變生命、使人獲得更寬廣深刻的有意義的人生。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教授指出,法鼓大學公益學院的理念是要發揚「僕人式領導」,促進公民社會的成長。法鼓大學籌備處劉安之教授分享法鼓山大願興學的理念就是要為社會的健全發展培養兼具慈悲與智慧的領導者。甫由歐洲返國之卸任台灣駐瑞士代表王世榕先生亦指出,一個領導者必須兼具智(能力)、勇(勇氣)、仁(責任感);非營利組織之領導者必須關注「正義」的課題,例如生命、環境、文化、社會等各種領域都涉及基本的價值理念,需自覺到在界定使命與投入服務時,都是在促進(或阻礙)正義的實現。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沈宗瑞教授指出現在大學裡幾乎沒有人重視教學方法與學習成效,大學之課程規劃也過於偏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慨言高等教育不能淪為培訓資本主義體系中「忙碌的工蟻」,而不重視非專業卻非常重要的通才教育,以及學生自我認識與了解他人、了解社會與獨立思考等基本能力。清大的通識教育以及「清華學院」便是在這樣的危機意識與學習需求中的創新計劃;「清華學院」在作法上包括了宿舍生活的環境教育、導師制度、學長姐陪伴,以及具有特色的生涯發展、跨界探索、公共議題等由個人走向社區之社會課程,讓學生「實在的生活、實在的學習」。沈教授認為領導者的培養是一個很漫長的歷程,要學習謙虛,而不是在權力中傲慢;人必須先學會被領導,才能領導別人。

與會者也對與法鼓大學之籌備表達深切期許,聖嚴教育基金會許仁壽董事即建議法鼓大學的師資不必侷限於學術界或擁有博士學位,可讓資深且有熱情的業界人士返校開課,與年輕人分享專業理念與價值觀。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陳瑾瑛教授亦希望法鼓大學的教育要兼顧研究與實務,讓師生成為共同學習的夥伴。

活動相關訊息: http://ddupf.blogspot.com/

0 意見: